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>综合新闻

“研”途皆知识 “学”中悟成长——记蚌埠二中2023年秋季高二研学活动

发布日期:2023-11-28 10:44:12   来源:   阅读:502 次   保护视力色:       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策马扬鞭趁年少,研学旅行正当时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培养“具有平民情怀、君子品格、领袖气质,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”的时代新人。蚌埠二中创新研学模式,将研学活动作为学校“三博”课程体系的一部分——研学校本课程,进行研发和实施,精心设计了七条精品研学线路。

2023111719日,蚌埠二中高二年级以“研途皆知识 学中悟成长”为主题,同时开展了七条线路的精品研学活动。二中博雅学子们走出传统课堂,走进自然社会,体察社会生活,探寻大千世界的万千奥秘。

现特推出蚌埠二中2023年秋季高二研学系列报道,感受二中博雅学子们研学的精彩纷呈。

比肩南京的诗情画意,不输南京的文化底蕴,欢迎来到江南小京都无锡。无锡的故事,潜藏在烟波浩渺的绵绵太湖里,流淌在穿城而过的京杭运河中,印刻在惊艳百年的惠山泥人上,展现在拈花小湾的禅意生活里,浸泡在三国水浒的当代文创中。

“古来水品差第一,天下不易第二泉”。水为无锡带来了灵气与秀美,著名的太湖,穿城而过的大运河,向来是无锡人的骄傲。惠山古镇其水源于若冰洞里,其泉涤于千岩松根下,得日月恩泽、山石之精,故纯净透明、质地甘美。天下第一泉实难定夺,于是茶圣陆羽将这里的惠山泉鉴定为第二泉,饮誉四海。

1.jpg

2.jpg

3.jpg

4.jpg

非遗传承,历百年弥新;泥塑雅韵,道万物有灵。惠山泥人相传有四百多年的历史,优质的黑泥赋予惠山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。我们得以亲临体验这一古代劳动人民灌注汗水探索出的制作方法,观赏了成品的熠熠光辉,真正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髓。

5.jpg

6.jpg

7.jpg

8.jpg

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。在这所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古寺中,我们用手摸脚量的“原始”方式,于欢声笑语中探索着千年前发生的人文逸事,解读了看似晦涩难懂的历史古迹。

9.jpg

10.jpg

在云水相接的太湖之滨,有着安宁清净的拈花湾,它素有“净空、净土、净水”之称。看惯了多少高楼大厦的灯红酒绿,我们惊异于这里禅意满满、古色古香的美景:这里有拈花湖的天宇澄明、云卷云舒,有梵天花海的秀色可餐、香风拂面,有香月花街的香飘十里、人间烟火。拈花湾禅意荡漾的生活方式和回归自然的理想追求,及其所推崇的禅道、茶道、花道、香道,无一不让令我们赞叹:无需远方,便有诗意。

11.jpg

12.jpg

一场影视基地的文化之旅,带我们重游三国,梦回水浒。当名著中的经典突破想象的桎梏,当陈年的风花雪月在当代上演,我们用全身的细胞去触嗅,去感知:这文化带给历史的遗韵。

13.jpg

戏骨们为观众上演了三英战吕布,正如诗云:温侯吕布世无比,雄才四海夸英伟。护躯银凯砌龙鳞,束发金冠簪雉尾。参差宝带兽平吞,错落锦袍飞凤起。龙驹跳踏起天飞,画戟萤煌射秋水。出关搦战谁敢当?诸侯胆裂心惶惶。

14.jpg

15.jpg

天下言书院者,首东林。东林书院曾是北宋二程长期讲学的地方,顾宪成的名联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,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”更是家喻户晓。从古至今,唯有东林书院的学生,彻底打破了“书生无用”言论,做到了胸怀家国,针砭时弊,悍不畏死。

16.jpg

17.jpg

作为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,无锡博物馆体现了“水光石色”的理念,它反映了无锡市地方特色,蕴含着江南古城的人文氤氲。

白居易说:

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。

无论你是哪里人,

在无锡,总能得到安定感。

18.jpg

19.jpg

20.jpg

无锡之旅虽然告一段落,但我们的青春之行永远不会结束。

供稿:2200付玉杰

供图:2200

审核:审稿组

 



-- 政府网站链接 --
-- 学校网站链接 --
-- 其他网站链接 --
-- 活动专栏链接 --

Copyright©2000 www.bbez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安徽省蚌埠市虎山东路889号 邮编:233000 联系电话:0552-2043733

公安机关备案号34030002000119 工信部:皖ICP备13002613号

师德师风投诉举报信箱:ahbbezbgs@163.com 举报电话:2043733

技术支持:安徽长泰科技有限公司